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要设立生活方式类作品

2017-06-28 中青报·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

2017年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正在火热征稿中。本届设立纪实类和生活方式类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生活方式类的摄影作品?




选自《在大学的这几年》  

尹孝勉/摄


在参赛规则中,生活方式类作品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:社交、自拍、时尚、旅行、运动、宠物、风光······希望从中能看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、内心世界。同时具有一定视觉表现力,敢于表达。


严格来说,生活方式类不是一个摄影类别,它和纪实类的作品有重叠之处。而区别在于,生活方式类作品更多有关自己和自己身边的日常,是新技术的前端展示平台。我们希望看到年轻人在这个时代环境中的生活状态:他们的选择、和世界产生联系的方式、拥抱新科技的姿态等。这些细微的瞬间,组成一部分当下社会的图景。


所以,你的照片可以关于——

 


我与“我” 


”自拍“从几年前被人冠以”自恋行为”,到现在逐渐“登堂入室”:设立独立的比赛、展览,慢慢成为寻找自我、帮助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。


你的自拍可以是酱婶儿的↓↓↓



Olesya Polupanov/摄



Lexee-Koblenz/摄



“与自己在公园散步。”

Felicia Hodoroabă-Simion/摄



“我唯一的梦想是变美。真的很痛苦…但我无法停止。”

Ola Walków/摄



“双”

Finnian Croy/摄



也可以是酱婶儿的↓↓↓



选自《现代风格房间中的自我肖像》。摄影师在每个生活过的地方都拍摄一张自我肖像,以探索自己和空间的关系。

Anna Di Prospero/摄



“假日”,选自《替代》系列。Woolley将自己的形象打印出来,并请一男子抱着她的2D照片在欧洲等地拍照。作者将这组作品认定为“自我肖像”,试图将打印的照片代表人们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,讨论性别、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错位。

Dawn Woolley/摄



“2017年4月21日(今日穿着)”,选自《别把我从我的瓜中带走》。Jocelyn Allen在图片描述中碎碎念般讲述了她身上的每一件物品以及她的看法,还描述了照片中无法直观看到的她身上的物品。通过自我肖像, Allen表现出大学生常见的焦虑,以及对自己的认知、自信和自尊之间的不确定感。

Jocelyn Allen/摄



“自拍照”

Julie Hrncirova/摄



社交、传播方式的改变,促使很多年轻人尝试用创新的手段探索与世界的关系。



Amalia Ulman/摄


Amalia Ulman在图片社交平台Instagram,历时5个月假扮“白富美”,发布和男友的“狗血恋情”、整形手术等骄奢的私人生活照片,累计了大量粉丝。这其实是她的一个艺术作品《优秀与完美》,欲借此探讨社交网络中自拍建立起来的“假象“与”事实“。




我与“他/她/它”


生活的无数瞬间由身边的ta们组成。这些亲密的故事,也是你自己的独家记忆,iPhone的相册甚至已发展出通过面孔识别,为你创造个人回忆影片。这个ta可能是


你的宠物——


Yuuna Wang/摄



Mette Lampcov/摄



Ross Zietz/摄



可能是你的朋友——


“美丽”

Andrej Kiripolský/摄



Yuki Cheung/摄



或是你的同学——


“VIP”


“请客”


“签到”,校学生会召开的新学期的第一次全会。右边的微信截图为签到通知。

杨文彬/摄


这一组选自《大学社会》。杨文彬从大一开始记录学校的学生会。他将多种媒介综合运用,包括微信截图与照片的并置呈现、照片与现场录音之间的并置呈现、空间景观的拍摄、局部细节的采集等方式呈现出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形态。



也可能是你的家人——


选自《玛莎》。作者记录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玛莎以及她的朋友们。

Siân Davey/摄



当然,也包括没有生命的ta们——


“当代消费文化”

Nadya Aleksandrova/摄



“新约”

Scarlet Evans/摄




我与“世界” 


有人说“世界这么大,再不去闯就老了”,生命的维度可能需要用脚步去丈量。或许,也可以用影像来丈量?


也许你曾俯瞰过世界——


Man Ho Wong/摄



也曾潜入水底——


Guillaume Flandre/摄



或是处于中间——


Christian Cannon/摄



或奔向世界尽头——


Jeff Palacios/摄



曾惊诧于传统的美丽——


“越南渔民”

 Danny Yen Sin Wong/摄



感受过自然的神奇——


Kei Nomiyama/摄



也记录过丰富的色彩——


Wing Ka Ho/摄



感动于浑然天成的巧合——


Anais Stupka/摄



也讽刺过现代人的矛盾——


Matilda Fraser/摄


“一种美”

Shivonne Stevens/摄




我与“这个时代”


科技的进步、多媒体的发展,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创作可能。作为处于时代洪流的年轻人,也许你的作品热情地拥抱了高新科技,结合多种媒体形式讲述你对于世界的看法。



选自《如果有来生》。作者参照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人们与逝者合影,假扮一名19世纪与她同名的女子,让她“穿越”到现代的网络社交世界中,合成社交网络版的“与逝者合影”。以探讨当下世纪,逝者影像与虚拟世界的复杂联系。

Clare Benett/摄



“Celine Liu & 宋美龄”


“Celine Liu & 毕加索”


“Celine Liu & 肯尼迪”

刘思麟/摄


选自《Celine Liu》系列作品。刘思麟通过网络搜集名人的照片,将自己扮演的“Celine Liu”这一人物形象介入到画面中去。通过自我扮演与数字技术结合,以一种依附和共时性的方式,表达其对数字影像时代、网络传播时代以及消费个人符号的思考。



你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?


赶快传来你的照片↓↓↓



编辑|王婷舒


 — 未经授权  禁止转载 — 


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出品



点击以下 关键字 查看往期精彩内容


海拔4200的藏校烈日和雪花共存的地方

雄安楼市离开北京 |北京租房记

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 翻开家庭相册

荷赛年度照片引发质疑 中国体操七次获奖

VR看展+访谈: 守候微光年度致敬影展 |

中青报2016年度照片场景2016

河北治霾 | 迷失在北京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

钢城故事 都市失眠者的自白 

《纽约时报》年度照片产生过程  | 

2016年度画册 马格南与美总统大选

《时代周刊》总统封面的玄机|

里皮执教国足首战

90后保姆 青岛海鲜故事 |  上班下班 

政协主席台 | 两会电梯

贺延光的2015 |

日本,在被谁绑架 |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 | 

国庆这些年 | 大阅兵探营 | 阅兵细节 | 

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 |

 摄影与留学 | 摄影与旅行摄影与自我

【头版半月图】 1 | 2 | 3 | 4 | 5 | 6 | 7 | 8 |

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 |

中国青年报2015年度照片|

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 |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